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本科层次,交通运输
课程代码:260150
学时分配:32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
赋予学分:2
前续课程:《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节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掌握汽车新能源的主要性质,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方式、对汽车性能的主要影响等。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掌握最新的汽车节能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汽车节能相关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以及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
2.掌握主要替代能源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3.掌握发动机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底盘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5.掌握汽车车身节能的主要措施及发展方向。
6.掌握合理选择燃油、润滑油节能的原理及其正确的选用方法。
7.掌握汽车运用节能的主要原理及主要措施。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1.概述(3个学时)
能源的概念、分类与度量,节能概述,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节能的主要途径
2.替代能源汽车(8个学时)
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氢气汽车,电动汽车
3.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8个学时)
概述,影响汽车发动机节能的因素,提高充量系数的技术,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汽油机燃油喷射与点火系统电子控制,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发动机其他节能技术
4.汽车底盘节能技术(4个学时)
汽车传动系与发动机匹配,自动变速器,超越离合器,制动能量的回收
5.汽车车身节能技术车身造型,车身结构轻量化(2个学时)
6.汽车燃油、润滑油合理选用(3个学时)
发动机燃油的合理选用,发动机润滑油的合理选用,汽车齿轮油的合理选用,汽车润滑脂的合理选用
7.汽车运用节能(4个学时)
汽车选用与节能,汽车操作技术与节能,自动变速器的使用与节能,轮胎的选用,汽车发动机调校与节能,汽车维护与节能
五、教学设备和设施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课程考核与评估
本课程考试采用考试方法
期末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
七、附录
教学参考文献目录
1、刘玉梅主编.汽车节能技术与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崔胜民主编.新能源汽车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制定人:王钰明
审核人:曹初